美國有一個城鎮,雜貨店位於一個時區,而街對面的郵局卻在另一個時區。一個被兩個國家分割的偏遠島嶼,有鄰居慶祝新年前夕的時間相差整整24小時。你會以為,時區應該遵循邏輯,甚至是整齊的線條,但事實並非如此:它們經常不符合預期。有些世界的邊界讓時鐘變得一團亂,令人困惑不已。
為何時區最初會變得奇怪
時區最初的設計是為了讓生活更方便。它們源自於鐵路標準化時間的需求。在那之前,每個城市都根據太陽保持自己的“本地時間”。這在步行上班時沒問題,但經營鐵路時就不太方便了。
但即使引入時區後,它們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甚至城鎮會為了方便、政治或文化原因調整時區。隨著時間推移,這導致邊界處出現奇怪的重疊和大範圍的差距。
時間不合邏輯的地方
某些邊界比其他更令人困惑。不論是因為半小時的偏移還是整天的差異,這些地點都讓旅客抓頭。
- 吉里巴斯與國際換日線:吉里巴斯跨越的範圍如此廣闊,甚至決定將換日線向自己偏移。國家的一部分比協調世界時快14小時,成為迎接新的一天的第一批地方之一,儘管它並不在地理上特別東。
- 印度與尼泊爾:印度採用獨特的時間:UTC+5:30。尼泊爾更進一步,將時鐘調整到UTC+5:45。這個邊界上的15分鐘差距,剛好足以搞亂任何人安排通話或搭火車的計劃。
- 中國與阿富汗:中國只使用一個時區,即北京時間,儘管國土跨越五個時區。這意味著在中國西部,日出可能在上午10點。同時,鄰近的阿富汗使用UTC+4:30,造成邊界處的巨大時差。
- 北韓與南韓:北韓曾多次改變時區以彰顯政治差異。曾一度比南韓慢30分鐘。2018年,他們重新同步,但這並非出於邏輯,而是象徵意義。
- 亞利桑那州與納瓦霍族,美國:亞利桑那州不實行夏令時間,但其中的納瓦霍族卻實行。還有在納瓦霍族內的霍皮保留地,遵循亞利桑那時間。這樣,州內層層疊疊形成三個時區,卻都在同一個州內。
過馬路,失去一個小時
時區的混亂不僅僅在世界另一端,它常常就在我們的家門口。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奧克拉荷馬州的肯頓鎮。距離不遠的新墨西哥州實行夏令時間,而肯頓則不實行。在夏天,你只需開車十分鐘,便可能提前或遲到一個小時,視方向而定。
在洛伊德明斯特這個位於亞伯達省與薩斯喀徹溫省邊界的小城市,情況變得更加奇怪。薩斯喀徹溫省不實行夏令時間,亞伯達省則實行,但洛伊德明斯特決定全年保持亞伯達時間,保持一致。這意味著,薩斯喀徹溫省的其他部分一年中有一半時間與洛伊德明斯特相差一小時,儘管它們在地圖上屬於同一省份。
扭曲的時鐘帶來的人性代價
混亂的時區不僅是趣味知識,它們還會帶來真實的麻煩。對於居住在邊界附近的人來說,安排醫生預約、工作班次或接送學校,可能每天都像解謎一樣。有些人甚至會設兩個時鐘——一個是本地時間,另一個是“真正的”時間,就在城鎮的另一邊。
企業也陷入混亂。一個跨越時區的快遞司機可能突然少了工作時間的一個小時。或者更糟,可能會遲到,因為他用手錶顯示“準時”,但實際上已經遲了。
地圖與時間的較量
時間本應是讓我們日子順利運行的工具,但由於政治、驕傲和地理因素,一些邊界讓時間變得複雜。不論是半小時的調整還是24小時的跳躍,時鐘並不總是與地圖配合得很好。對於生活在這些地方的人來說,“現在幾點?”這個簡單問題,可能有不止一個答案。